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进一步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保障和推动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根据《2025年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纪发[2025]5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合作办学)。现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重要论述,深入贯彻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和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把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从严查处一批“蝇贪蚁腐”,坚决纠治群众师生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有效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推动从源头铲除问题滋生的土壤,以集中整治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和广大师生更加感受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爱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靶向纠治。紧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指出的突出问题,紧盯人民群众广大师生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按照全国、全省教育系统以及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会议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全面排查、深挖细查、摸清底数、措施有力,推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二)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学校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由校党委统一部署,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监督督促协调,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分工具体落实。要建立信息共享、问题收集、问题线索移交、督查问责、结果运用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构建上下贯通、协同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高质量落实集中整治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三)坚持立足实际、精准施策。结合学校实际和师生诉求,从广大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检视监管漏洞,从日常管理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中梳理重点难点,精准对症施策,拓展延伸自选动作,切实增强集中整治的靶向性、精准性和彻底性,确保整治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工作规律和群众需要。
(四)坚持标本兼治、常态长效。注重“惩、治、防”综合施策,既注重发现、查处、整治问题,更注重分析、解决、预防问题。立足抓常抓长,将集中整治与学校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有机结合,深化以整促改、以整促治、以整促建,将整治成效转化为制度成果,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推动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整治内容及整治措施
重点整治校企合作办学、国际交流合作办学、非学历教育等合作办学项目中学校未履行办学主体责任、违规招生、校企合作偏离政策目标、合作企业不具备资质、实习岗位不对口、虚假实习等问题。
整治措施:一是规范校企双方办学行为。加强企业资质审查,严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门槛要求,完善校企合作备案制度;压实学校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加强校企合作质量监控和办学行为监管。二是加强备案管理。加强对校企合作项目常态化备案管理,定期向相关部门、学院推送失信企业信息。三是加大处理整治力度。严肃查处违规招生、违规安排学生实习、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外包等违规行为,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切实做好相关组织、监督、检查工作,对抽查中存在的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肃查处。
四、保障举措
(一)全面深入排查。围绕整治任务,畅通举报渠道,充分听取群众声音,同时结合巡视巡察、审计整改、案件查办等反馈情况,全面排查相关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实行台账管理,排查出的问题要“见人见事”。整改整治要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做到边查边改、深入整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向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移送。
(二)深化源头治理。各教学单位要认真梳理归纳、总结分析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推广好的整治经验,加强类案分析,挖掘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从思想建设、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机制建设上找原因,进一步加强监管,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紧密结合起来,严防“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
五、材料报送
请各单位将附件《集中整治自查问题整改台账》于4月30前电子版和纸质签字盖章版交教务处实践教学科,邮箱:jwcsjk@lit.edu.cn
联系人:任老师,电话:65928088
附件:
1.集中整治自查问题整改台账